耀邦故事
六年两千件
    
        胡耀邦自1979年到1985年担任中央委员会秘书长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六年多时间里,不管是在到基层考察的过程中,还是在旅途的飞机、火车上,在重要会议的间隙,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他都要挤出时间阅读群众来信。六年间他亲自批阅了两千多件群众来信。六年多有两千多个日日夜夜,这就是说,胡耀邦作为党中央的一位主要领导人,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,平均每天都要批阅一封人民来信。

       胡耀邦说:“每个领导干部平均每天要看一两封有典型意义的群众来信,首长的秘书不能借口爱护首长而任意扣压。”

        1983年12月,北京实验京剧团一位女编剧致信胡耀邦,反映我国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老人的困境。来信说,孙老这位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的“故事爷爷”,虽然早已退休,却仍积极从事关心青少年的社会工作,但工资偏低,住房条件又较差,给老人造成了许多不便与苦恼……这位编剧出于对孙老的敬重和同情,给胡耀邦写了这封信。信发出后,她怀着希望,又有几分担心:“总书记那么忙,能过问这样具体的事情吗?”然而,这封信当天送到了胡耀邦办公室,第二天写有长长一段批语的信又退到了中央信访部门。同志们打开信件,只见上面写道:“全国只有这么一个为广大少年所喜爱的人。完全可以特殊照顾一下”,“此老境遇也说明,我们的同志很不了解情况。”惜才之心,爱民之情,溢满纸背。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努力下,孙敬修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一一得到解决,这位年逾八旬的老人感慨地说:“旧社会,我是个穷教书匠,无地位、无欢乐。今天,胡耀邦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亲自过问我在生活上的一点困难,令我敬佩。我相信共产党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一定会成功,因为她真正是为人民谋福利的政党。”

        湖南省溆浦县副食品公司营业员金佑生4岁的男孩在外玩耍时被拐卖丢失。金佑生非常着急,恰巧当时胡耀邦到溆浦县考察,于是金佑生忐忑的把一封请求党中央帮助的信交给了随行人员。但是他不确定“胡耀邦同志日理万机,能有时间过问我这个普通人的事吗?”没想到,5天后,金佑生收到中央信访部门的来信,被犯罪团伙拐走的孩子很快找到了!

        河北农民来信要求帮助买汽车、办交通,经胡耀邦批示,中央正式下达了关于鼓励农民办交通的若干政策规定。

        像这样的来信,六年时间里胡耀邦处理过多少件?中央信访部门的同志说,太多了,无法统计……在胡耀邦看来,与群众的亲密交流,本是党务政务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信访工作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,了解民意的窗口,同群众的密切联系,正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。秉公办事,敢于负责,一件一件落实,一抓到底,这是胡耀邦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,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作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