耀邦故事
总书记的农民哥哥
    
     
胡耀福一家合影
 

        胡耀邦的母亲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,六男六女。其中七个不是夭折,就是病逝。只剩下胡耀邦和他的一个哥哥和三个姐姐。胡耀福是胡耀邦的三哥,1911年出生,比胡耀邦大四岁,年轻时参加过赤卫队,后来就在家里务农,一辈子过着普通农民的生活。他于1992年病世,享年81岁。

        在他的追悼会上,家乡的乡亲送来一副挽联:“国中有典型,两袖清风做赤子,天下无先例,一代皇兄是农人”。其实,耀福一家人并不是没有机会改变当农民的命运。早在1983年,湖南省岳阳县的一位领导来到浏阳县中和乡考察时,在与胡耀福的交谈中,了解到他们家庭生活窘迫,两个儿子都在家务农,于是便好心将胡耀福的第二个儿子胡德资介绍到了岳阳县的物资局,做了一名普通的干部。但是胡德资上班还不到一个月,这件事就被胡耀邦同志知道了,他当即就打了个电话到湖南省委,责令有关领导将胡德资辞退,还写信告诫胡德资说:“不要打着他的旗号到处求人办事,要在家安心务农,争做新时期的好农民。”为了这件事,胡耀福特意上北京去找胡耀邦理论了一番。在胡耀邦的办公室里,胡耀福非常生气的拍着书桌大骂弟弟:“耀邦,你这个人忘恩负义!你在北京当总书记,我在家里当农民,要是放在过去,我就是皇亲国戚。现在,我家日子不宽裕,有人关心一下怎么了?难道德资一个中学生就不能当干部?”

        胡耀福越说越气,一拳砸在桌子上,一只茶杯也摔在地板上碎了。他接着怒斥道:“别看你是总书记,可我是你哥,照样可以教训你!”而胡耀邦却跟哥哥说:“共产党是给人民办事的,并不是给一家一族办事的”。胡耀福听后更生气了,怒气冲冲的说:“以后你在北京当你的官,我回浏阳当我的农民,我再也不会来找你了!” 就因为这事两兄弟两年没有来往 。

        然而到了1985年,当胡耀邦病重的消息传回家乡时,胡耀福再也按耐不住了,决定前往北京看望弟弟。走前,他用一个小铁桶装了10斤自己家里榨的茶油,还有5斤红豆,这是弟弟爱吃的家乡土特产。在那时候,身份证还没普及,为了减少旅途麻烦,他临出发前让村委会开了一张介绍信,装进口袋。在长沙火车站,他排了很长时间的队,才买到一张从长沙开往北京的火车站票。进入拥挤的过道,由于天气炎热,他将油桶塞在别人的座位下面,将装红豆的布袋放下作凳子。他坐在过道里,但妨碍别人过往,人家的脚便在他的身上蹭下了一道道痕迹,没过多久,身上就脏兮兮的了。无奈,他起身来到厕所门口,倚门而坐,背靠着厕所门,觉得舒坦多了。可没多久,又被上厕所的旅客叫开,他只能一次次的起身候着。不久,一位女乘务员见他一副乞丐的模样坐在厕所门前,便上前冷冷地问道:“你是哪里人,去哪儿?有证明么?”耀福立刻说:“有!有!”便从衣袋里掏出一张揉得皱巴巴的材料纸。女乘务员接过去,只见那纸上这么写道:“兹有我村村民胡耀福前往北京探望生病的弟弟胡耀邦总书记,因其年大体弱,请沿途车站旅社提供方便为盼。特此证明,湖南省浏阳县中和乡苍坊村委会。”

        女乘务员看毕,大吃一惊:“什么?你是胡总书记的哥哥?!” 女乘务员的声音吸引了周围的旅客,众人的目光一齐投向这位一身脏兮兮的老人,因为兄弟俩的相貌长得一模一样!顿时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,旅客们纷纷起身让座,女乘务员一把牵着老人的手,甜甜地笑道:“胡大爷,您跟我来,先去洗一洗,然后到卧铺上睡一觉。”胡耀福摇了摇头,说:“洗一洗可以,这卧铺就不要了,我没有那么多钱。”旅客纷纷掏钱,女乘务员说:“大爷,您只管放心,不用您掏钱!” 老人闻言,颇有几分惊恐地挣脱女乘务员的手,说道:“啊,那不行不行,如果——”,他立刻打住,没有说出“如果”的下文。其实下文是——如果弟弟知道了,又会生气了。

       直到胡耀邦逝世,耀福老人一家都没有一个人转成城市户口,一直都是在中和务农,过着普通人的生活。他们没有因为胡耀邦的权利而谋任何私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