耀邦故事
【耀邦故事之耀邦在长征途中】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 1
    

待命出征

1934年秋天,红军开始了漫漫长征路。在长征队伍中,有一群跟随部队爬雪山、过草地的特殊群体,他们在跋涉中成长,在战火中成熟。在这支8万余人的红军队伍里,就有曾被称为“红小鬼”、时任少共中央分局秘书长的胡耀邦。

从15岁踏上革命征程,胡耀邦在湘赣省和中央苏区已相继工作长达四年,使他从一个只有初步革命要求的少年成长为自觉的革命者。这四年来的磨砺让他增长了知识和才干,给了他一副坚强的体魄,去迎接未来的一切考验。

胡耀邦是在1934年10月9日下午才得知中央机关人员要随中央红军转移。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在二纵(又称红星纵队)中央工作团(第一团)任共青团总支书记的消息后,他极为兴奋。一直以来,他都很羡慕表兄杨勇(时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十四团政委)能进入作战部队,真枪实弹与敌拼杀。他在湘东特委、湘赣省委工作时,曾几次要求去前线,都未能如愿。这次既有艰巨的行军任务,又有紧张的作战任务,为此,他急切地等待着出发的命令。

10日夜10时,二纵指挥部终于下达了向于都以北地区集结的命令。为了让工作团全体人员准时出发,胡耀邦随该团领导提前来到驻地门前草坪上,协助清点人数,检查每人的行装。

为按时赶到于都,部队上路后就加快了行进速度。胡耀邦总是走在队伍前头。中间每遇到河沟和坡坎,便停下来伸手拉后面的战友。夜间寒气重,宿营时,胡耀邦一边看望大家,一边将自带的辣椒干和老姜分给大家御寒;长途行军脚上容易起血泡,到了宿营地,他经常帮助战友挑脚上的血泡。最多的一晚,他帮13名战友挑开血泡,使他们第二天轻松上路。

为了加快行军速度,胡耀邦要求工作团中的团员和青年组成一帮一的对子并肩前进。他还抓住时机,在途中发展了一批新团员,不断壮大团的队伍。与此同时,他还组成战士宣传队,以说快板、唱革命歌曲和湖南花鼓戏,鼓舞工作团员克服困难,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,配合大部队作战行动。在二纵党委的正确领导下,工作团按时渡过了湘江。虽然当时的耀邦还不到19岁,不过他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,在行军和作战中好好锻炼自己,做一名合格的红军战士。


胡耀邦在学习文件。摄于1933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