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9年4月20日,就在胡耀邦逝世后的第五天,有位记者来到他的家,一走进他的卧室,就被屋内的情景惊呆了。卧室的面积约15平方米,临窗的写字台上,放有三部电话机、一个普通的台历、一副老花镜和十几支铅笔,他生前所用的茶杯竟是装咖啡的玻璃瓶。掀开床单看,只见褥子上还打了补丁。揭开枕巾看枕头,枕头是用一件破旧的白色针织背心缝制的,里面填装的是一些旧布。再看床头柜上放着的是一只用了十几年的青瓷座台灯,破裂的灯口处包了一层厚厚的胶布。在胡耀邦住院时,换下的最后一套衣服也是摆放在这间卧室里:一套洗得已经褪色的灰色中山装、一件连衣领都已经发黄的衬衫、一双白色的袜子、一件有破洞的毛背心、还有一条也是由两只棉织裤缝在一起的。另外的两件针织背心,一件留有汗迹,另一件破了十几个小洞,但他也不肯丢弃,直到逝世前一个月出席全国人大会议时才换下来。胡耀邦的生活秘书指着衣架上挂着的那一套蓝色隐条纹西装,说道:“这是首长生前最好的一套衣服,他只有会见外宾和开会、还有外出时才会穿。首长的遗体将穿这套西服,我们在准备遗体上所穿用的衣物时,才发现这套衣服已经穿脏了,前天才从人民大会堂洗干净取回来。”
耀邦生前最爱看书,卧室书桌上摆放的《周恩来传》和《人民日报》是他生前阅读的最后书刊,耀邦曾经勉励年轻干部:“人一生无非是三种形态,一是平庸之辈、二是昏聩之徒、三是有为之人,希望大家不甘于平庸之辈,更不当昏聩之徒,要争做有为之人。”耀邦要求中青年干部至少阅读两亿字的书,这个数字有多大呢?假如一个人有五十年的读书时间,则每年要阅读四百万字,才能达到这一要求。也就是说每天要读一万多字不能间断。就字数来说,这是不算多的。耀邦还说每天朝这个方向去努力,到了四十多岁就能成为一名学者。
在1985年胡耀邦病重之际,哥哥胡耀福到公社打了一张证明,排长队买了一张火车站票去北京看望弟弟耀邦,当哥哥走进弟弟的卧室,看到了这些简陋的家具,朴素甚至寒碜的生活用品,耀福终于明白弟弟的良苦用心,也能理解为何不帮助家人安排工作,从此之后再也不开口让弟弟耀邦给家里任何好处。
一个泱泱大国的总书记,一个为亿万人的富裕奋斗了整整六十年的总书记,他的卧室就是这么朴素、这么简单,甚至比不上普通的老百姓。耀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日夜操劳、殚精竭虑。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、廉洁奉公向我们诠释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心。
耀邦生前最爱看书,卧室书桌上摆放的《周恩来传》和《人民日报》是他生前阅读的最后书刊,耀邦曾经勉励年轻干部:“人一生无非是三种形态,一是平庸之辈、二是昏聩之徒、三是有为之人,希望大家不甘于平庸之辈,更不当昏聩之徒,要争做有为之人。”耀邦要求中青年干部至少阅读两亿字的书,这个数字有多大呢?假如一个人有五十年的读书时间,则每年要阅读四百万字,才能达到这一要求。也就是说每天要读一万多字不能间断。就字数来说,这是不算多的。耀邦还说每天朝这个方向去努力,到了四十多岁就能成为一名学者。
在1985年胡耀邦病重之际,哥哥胡耀福到公社打了一张证明,排长队买了一张火车站票去北京看望弟弟耀邦,当哥哥走进弟弟的卧室,看到了这些简陋的家具,朴素甚至寒碜的生活用品,耀福终于明白弟弟的良苦用心,也能理解为何不帮助家人安排工作,从此之后再也不开口让弟弟耀邦给家里任何好处。
一个泱泱大国的总书记,一个为亿万人的富裕奋斗了整整六十年的总书记,他的卧室就是这么朴素、这么简单,甚至比不上普通的老百姓。耀邦就是这样的一个人,一个纯粹的人,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日夜操劳、殚精竭虑。他以自己的身体力行、廉洁奉公向我们诠释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心。